臨床應用

您的位置: 神經(jīng)電生理科 臨床應用詳細

甲亢合并腦動脈狹窄

發(fā)布時間:2011-07-14 00:00 本文來源: 貴州省人民醫(yī)院神經(jīng)電生理中心
  【病史簡介】 女,,15歲,。主訴:發(fā)力1個半月,,不自主運動10天,。入院情況:患者2008年10月初自覺“感冒”,,咽痛,、流涕,,不伴發(fā)熱,,自覺全身乏力,、不適,,仍可上學。10月29日自覺感冒癥狀較重,,自服“阿奇霉素”,,當天感覺全身不適,放學回家后家人發(fā)現(xiàn)其面部及四肢有不自主活動,,以面部口舌為著,,言語欠清,四肢不自主扭動,,上肢比下肢多,,以手足動作為主,睡眠時癥狀完全消失,。日?;顒用黠@受影響,不能獨立進食,、站立,、行走,偶有嗆咳,。經(jīng)頭顱MRI檢查發(fā)現(xiàn)患者顱底血管變細,,進一步行TCD檢查發(fā)現(xiàn)雙側頸內動脈末段和大腦中動脈狹窄。既往史:2007年春曾因乏力,、心悸,、手抖、大便次數(shù)增多,體重下降,,住醫(yī)院內分泌科,,診斷“甲狀腺功能亢進”,予丙基硫氧嘧啶6粒/日口服,,因出現(xiàn)皮疹而停藥,,未予治療。家族史:其父患有甲亢,。入院體查:脈搏100次/分,,BP130/70mmHg。雙側扁桃體II度腫大,,無膿點,。甲狀腺II度增大,未觸及結節(jié),。神清,,言語含糊,雙側可引出較持續(xù)水平眼震,。感覺正常,。面部及四肢有不自主活動,上肢比下肢多,,以手足動作為主,,四肢肌力五級。四肢肌張力低,。上肢腱反射左側較右側活躍,,雙側跟腱反射活躍。雙側Hoffman征(—),,雙側Babinski,、Chaddock征(+)(不排除患者不自主造成)。 【入院診斷】 不自主運動原因待查:①小舞蹈病待除外,;②甲狀腺功能亢進,;③顱內多發(fā)動脈狹窄。 【輔助檢查】 血尿常規(guī)檢查均正常,,免疫學指標基本正常,,甲狀腺功能亢進,同型半胱氨酸正常,,C反應蛋白正常,,抗心磷脂抗體正常。腦電圖:中度異常,,左枕,,左后顳慢波灶,。超聲心動:肺動脈高壓,右室肥厚,,主肺動脈輕度增寬,。雙側鎖骨下動脈彩超:左側鎖骨下動脈狹窄待除外。頸部血管彩超:雙側頸動脈椎動脈未見明顯異常,。甲狀腺B超:甲狀腺增大,,血流信號豐富。頭顱MRA:雙側頸內動脈末段和大腦中動脈狹窄,。 【診療經(jīng)過】 入院后予抗生素、抗血小板,、氟哌啶醇治療,,不自主運動明顯好轉。內分泌科會診診斷甲亢成立,,給予他巴唑治療,,心慌、多汗等癥狀逐漸緩解,。 【頭MRI結果】(圖1) 圖1 【TCD和MRA結果】(圖2) 雙側頸內動脈末段(圖1A黑色箭頭)和雙側大腦中動脈主干走行部位血管細小難辨(圖1B黑色箭頭),,提示上述動脈可能存在嚴重狹窄。 TCD雙側頸內動脈末端和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明顯增快(>200cm/s),伴渦流雜音,,提示血管嚴重狹窄,。MRA證實上述動脈狹窄。 圖2 【討論】 患者顱內腦動脈狹窄的發(fā)現(xiàn)純屬偶然,,常規(guī)MRI報告中通常不會提及血管,,而研究血管病的神經(jīng)科醫(yī)生看MRI時卻必須要去研究那些穿行其中的動脈,在別人看不出的地方看出問題,,然后用我們的TCD驗證自己的眼光,。 甲亢合并顱內和或顱外動脈狹窄在臨床中并非罕見,發(fā)病機制不清楚,,可能與免疫有關,,但與大腦動脈炎主要侵犯弓上動脈不同,顱內大動脈常被累及,。
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

甲亢合并腦動脈狹窄
 就醫(yī)須知 醫(yī)院位置
醫(yī)院微信公眾號(預約掛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