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CD正常檢測方法(五)
2.3 大腦后動脈
檢測大腦后動脈(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,,PCA)經顳窗是最佳的路徑(圖4—15),可以說是惟一的聲窗,。在此聲窗,,可以檢測到同側PCA的P1和P2段及對側PCA的P1段,,這是最佳的探測角度,能夠獲得可靠的CCA壓迫試驗時血流動力學變化的客觀依據,。通常在檢測到ACA/MCA分支水平后,,調整探頭取樣角度,向后下方,,適當增加深度約60~70mm,,可探測到一個朝向探頭方向,、流速低于同側MCA,、ACA的血流信號,即為PCA1,。若繼續(xù)加深達70~80mm時,,可測得雙向對稱血流信號,為左,、右側PCA的P1段,,是BA分支處。在P1段的基礎上,,將探頭方向進一步向后外下方,,深度相對減低時,獲得背離探頭的血流信號為PCA2,。無論PCA的P1或P2段血流,,均為后循環(huán)血流,如何與前循環(huán)MCA,、ACA相鑒別,,是確定PCA準確性的關鍵所在。對于PCA的鑒別,,同樣可采用CCA壓迫試驗,。另外,PCA是視覺中樞血液供應的重要來源,可通過光刺激試驗對PCA鑒別,。
2.3.1 CCA壓迫試驗:當PCA由椎一基底動脈系或椎一基底動脈與頸內動脈系雙重供血時,,
并且PCoA發(fā)育正常,壓迫同側的CCA,,PCA血流信號代償性升高,,放松后血流恢復原來水
平(4—16A)。當PCoA不發(fā)育時,,PCA血流不變(圖4—16B),。若PCA直接發(fā)自ICA系統(tǒng),僅能探測到反向的PCA血流信號,,壓迫CCA血流減低(圖4—16C),。為進一步證實PCA血流的可靠性,可通過光刺激實驗,。
2.3.2 對光試驗:獲得PCA血流信號后,,囑患者眼睛閉合,可觀察到PCA流速相對減低,,然后囑患者睜開雙眼,,并注視強光處,或用診查類聚光器(如手電光)照射受試者的眼睛,,PCA血流明顯升高,。這是因為PCA與視覺中樞供血相關。光刺激反射增加了視覺中樞的興奮性,, PCA血供增加,,流速升高。
2.3.3 CCA壓迫震顫試驗:通過同側CCA震顫壓迫,,PCA血流頻譜無疊加血流信號,,可與MCA鑒別。在莖骨乳突對VA行震顫性壓迫試驗,,PCA血流頻譜舒張期(下降支)出現(xiàn)震顫血流信號,,對PCA判定具有很好的特異性。
2.3.4 PCA生理變異:在TCD對PCA檢測中,,最常見的生理變異是獲得單純的反向血流信號,,即PCA由ICA直接分出,無交通前段(P1),。進行CCA壓迫試驗,,該血流信號消失(圖4—16C)。鑒別的關鍵是,,首先探頭方向必須是朝向后外下方,,不能向前,,以免與ACA血流相混淆。另外,,可做對光試驗加以鑒別,。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